內容來自sina新聞
奢侈品牌在華陷困境銷售停滯 高調LOGO被拋棄
奢侈品出路難覓
奢侈品牌在華集體遭遇滑鐵盧是一個並不意外的結果,巨大價差產生的海淘代購潮,恰好碰上中國反腐、香港“占中”等外部因素,以及對中國市場的判斷不夠深入,共同作用制造瞭這個奢侈品的寒冬
繆琦 劉瓊
LV全球唯一一個不臨街的店鋪坐落在北京星光天地,為此LV懊悔不已。如有購房問題可咨詢400-606-6969轉211
2007年星光大地招商時,LV因其離傳統CBD商圈太遠沒有進駐。幾年後,星光天地摘得全國百貨單店銷售桂冠,2012年入駐的CHANEL年銷售額更高達5.18億元,LV再想進駐已經沒有臨街的店面瞭,最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選址原則入駐,但此時已經錯失良機。
LV對中國市場的誤判隻是奢侈品在華折戟的一個縮影。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已經進入滯漲期,一個月來,各大奢侈品集團公佈的“慘淡”財報已經證明瞭這個事實。
除去海淘代購等電商平臺的沖擊,以及各大奢侈品牌頻頻暗示的中國反腐、香港“占中”運動等原因,業內專傢稱,目前奢侈品在華陷入困境歸根結底還是對中國市場的判斷不夠深入,未能紮根中國市場深入瞭解消費者需求。
在華銷售停滯
11月的中國,天氣漸漸轉涼。與這股寒流同時到來的,還有各奢侈品集團陸續發佈的財報。
近日,以銷售珠寶和手表等硬奢產品為主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團歷峰集團(Richemont)發佈瞭截至2014年9月30日上半財年財報,該集團在中國市場凈收入下跌4%。
雖然這一跌幅好於去年同期的10%,但歷峰集團首席財務官薩吉(GarySaage)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仍謹慎表示,在中國市場“硬奢”類產品銷售是停滯的,沒有實質變好的趨勢。
即便是全球市場表現良好的愛馬仕,其三季度亞太地區收入也在香港政治不穩和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放緩的背景下表現堪憂,增幅僅10.2%。其中手表品類在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打擊下,表現繼續惡化,收入跌幅從二季度的12%擴大至14.4%。
另一以中國市場為增長引擎的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達(Prada),其2012財年在大中華地區銷售凈額達到7.35億歐元,但截至今年7月31
日的中期業績凈盈利僅2.45億歐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1%,Prada集團預計,在中國及歐洲需求疲弱和受內地雷厲風行的反貪腐影響下,未來一年增長會
進一步放慢。
Interbrand北京總經理楊震註意到,的確有一些高端品牌直接受到中國反腐政策、市場環境等外部因素影響。而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在關稅與增值稅更低的海外購物,也被認為是奢侈品牌中國地區銷售停滯的原因之一。
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最新發佈的《中國免稅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人買走瞭全球47%的奢侈品,約計1020億美元,但是隻有280億美元的消費留在中國境內,中國奢侈品消費外流73%。
海淘代購兇猛
談起奢侈品牌在中國的失意,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是跨境電商和海外代購的崛起。
價格是跨境電商和海外代購最大優勢。平均估算下來,國內奢侈品價格比國外至少高50%。即使是在天貓國際等平臺嘗試電商化的奢侈品牌,也比國外貴得多。這使得海淘代購等購買渠道得以兇猛生長。
在跨境電商領域有十多年經驗的陳禮(化名)對本報說,在互聯網和電商時代,存在歧視性價格差的國內奢侈品牌必定會受到嚴重沖擊,現存“不合理的價格政策”說嚴重些是反互聯網的。
陳禮說,國內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奢侈品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通過傳統進口貿易方式,從國外買貨進口到國內。由於跨境電商試點的展開,這一方式越來越普及,消費者隻需要繳納行郵稅就可以買到比國內價格更低的正品。
另一類是處於灰色地帶的非正規代購,這是奢侈品銷售很大的一塊市場。陳禮說,由於不透明,目前尚無權威的統計數據。但業內估計,去年個人代購即海淘市場(包括通過全球購以及微信等平臺)達3000億元人民幣,占整個進口跨境電商總額的近50%,其中大部分都是奢侈品牌。
不過,由於數據的不透明,人們可能也想當然地誇大瞭這類平臺對奢侈品市場的沖擊。
上海一傢奢侈品門店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海淘等消費行為對門店銷售有影響但不大。“懂得海淘的畢竟隻是少數年輕人,不少消費者更享受在門店購物的體驗。”她認為,電商和海淘更多的是培養瞭新客戶,而並非帶走相對穩定的老客戶。
陳禮認為,上述兩種方式都存在供應鏈不穩定的短板。要成為奢侈品的渠道商或批發商非常難,所以不管是正規電商還是個人代購都隻能像個人消費者那樣去掃貨(大部分可能還是尾貨),貨源難以保障,品質也容易受到影響。
拋棄高調LOGO土信貸台南學甲土信貸
另一個不亞於電商的因素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高調的LOGO熱情在減退。人們開始拋棄那些入門級的大眾奢侈品牌,轉為小眾的個性化品牌。
陳禮舉例說,香港一傢大型的奢侈品公司就專門為貴婦們參加高端宴會提供不會撞衫的個性奢侈服飾,生意火熱。
楊震也發現,以往中國消費者更多的是趨同性地對某些傳統奢侈品牌有偏好,但是現在他們對奢侈品的態度更加成熟,更加註重理解不同奢侈品牌所彰顯的不同生活態度與形成的社交圈子。
“與其說中國市場奢侈品消費放緩,不如說中國奢侈品市場發生瞭分化。”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雖然傳統的奢侈品大牌在中國增速放緩,但是一些新的國際輕奢品牌、高端小眾品牌和定制品牌等,在中國市場依然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
有數據顯示,中國奢侈品的核心消費群平均年齡要比歐洲核心消費群小10~15歲,這些消費群體可支配收入不會太高,會更偏愛時尚化、年輕化、價格偏低的輕奢產品,各種輕奢品牌在中國迅速找到市場。
“奢侈品在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可以玩。”陳禮說,關鍵是要精準定位市場,抓住那些追求小眾和個性化的強有力消費群體。
此外,一些奢侈品牌不斷鋪大銷售網絡,可能會造成它們業績的進一步下滑。周婷說,如果在中國這樣的單一市場的總店鋪數達到3位數,就已經是危險的信號,奢侈品應該有自己的特定渠道銷售,而不是隨處可見。
另一方面,為瞭擴大銷量,很多奢侈品牌開發瞭一系列更低價、更引人註意的產品,巴黎HEC商學院MBA項目奢侈品戰略教授卡普費勒(Jean-NoelKapferer)和米碩(AnneMichaut)認為,這種做法實際上背離瞭奢侈品行業的核心價值——獨傢性。
“這一戰略的連鎖效應是,偽造品制造者可以更容易地生產‘高端’仿造品。消費者可能也會覺得犧牲奢侈品核心價值的做法顯得有些‘膚淺’,結果是他們可能放低自己的道德界限,而選擇購買偽造品。”他說。
電商化偽命題?
面對中國市場變化,一些傳統奢侈品牌正在調整。
周婷註意到,部分奢侈品牌已經開始進行渠道變革,一方面繼續加大在重點城市佈局;另一方面關停一些非重點城市的店鋪。同時,對中國消費者在產品開發、采購方面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
越來越多的品牌則意識到電子商務是未來的方向之一,開始積極建立自己的電商渠道,為線上線下互動、支撐線下銷售做準備。
土地信用貸款案件任何問題免費諮詢天貓即是國際大品牌初試國內市場的主要渠道。
今年4月,英國奢侈品老牌Burberry成為首個入駐天貓商城的國際一線奢侈品牌。此後,美國高端化妝品牌雅詩蘭黛也放開矜持,在天貓開設官方網店。
但至少目前看來,奢侈品線上探索並不樂觀。
正在為德國奢侈品牌HugoBoss旗下城市休閑品牌BossOrange做電商代運營的安士輝透露,就他們所服務過的奢侈品牌,其電商平臺銷量還沒有超過10%的,線上銷量十分有限。
本報記者登錄天貓商城“博柏利官方旗艦店”(Burberry)也發現,半年過後,大部分商品仍然沒有銷售記錄。
根據今年5月《北京青年報》的報道,該網站18天僅銷售132件商品,其中32件商品遭遇顧客無條件退貨,退貨率達26.4%,遠遠高於天貓此類商品退貨率7.21%的水平。
就這一趨勢,陳禮直言:“國內奢侈品大量轉到電商平臺是個偽命題。”他說,奢侈品絕非僅僅關乎價格,而是一種包含瞭服務在內的綜合體驗。
通靈珠寶總裁沈東軍也認為,中國電商業所針對的消費者,絕大多數屬於價格敏感型。但奢侈品消費屬於文化消費,是一種需要“儀式感”的消費,電商難以給消費者類似體現。
更何況,就算拼價格,天貓上的奢侈品價格也仍然比海淘高出至少30%。
??
新聞來源http://dl.house.sina.com.cn/news/2014-11-25/08245942804663115241519.shtml
留言列表